第二批接受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7个省市,今天同步公开了督察组移交案件的问责情况。有哪些领导干部被问责,又有多少新问题被披露?
省部级干部首次被问责 “党政同责”逐渐深入
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涵盖北京、上海、湖北、广东、重庆、陕西、甘肃等7省(市),共问责1048人。据
40crmnmo无缝管检测员表示,值得注意的是,三名省部级领导干部首次出现在了问责名单上。同时,692名在案例中被“指名道姓”的人中,党政“一把手”占比增大,也说明领导责任越来越突出,“党政同责”逐渐深入。
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:总体看7省(市)在问责工作中,认真细致、实事求是,坚持严肃问责、权责一致、终身追责原则,为不断强化地方党委政府,环境保护责任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水污染问题集中 个别问题性质恶劣
据
40crmnmo无缝管检测员指出,在
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移交的案件中,涉及水污染防治的比例较大,其中,北京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滞后,上海存在污水直接排海问题,广东、湖北等地也存在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。
除了共性问题,还有个别突出问题性质恶劣。如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局部生态破坏严重,湖北省过剩行业产能置换工作弄虚作假,陕西省渭南市违规出台阻碍环境执法的“土政策”等问题,相关责任人受到严厉问责。
坚持问题导向 敢于动真碰硬
从移交问题看,涉及环保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等不作为、慢作为问题占比约40%;涉及违法审批等乱作为问题占比约30%;涉及不担当,甚至推诿扯皮,导致失职失责问题占比约25%。对于存在问题的地区,生态环境部表示将不定期开展机动式、点穴式督察,始终保持督察压力,压实整改责任,不达目的绝不松手。
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:开展第一轮环境保护督察“回头看” 再用三年左右时间,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,建立中央和省两级督察体系,不断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