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联储此轮举措都是恐慌情绪的助燃剂,而难以充当“解药”角色。首先,降息至近零水平、重启大规模QE,都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时的非常规举措,而全球几大央行共同行动确保美元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性、降低贴现窗口一级信贷利率等也是“危机工具箱”里的工具;其次,本次紧急行动已是美联储本月第二次意外行动,且推出于距离下次货币政策会议(当地时间17日-18日)日期不足三天的时点,显得迫不及待,让不少投资者从中解读出微妙信号。
目前,疫情仍在发酵的情形下,美联储的这些经济刺激措施成效难以如愿发挥。首先,从实体经济方面看,疫情暴发,一些企业停工停产,消费受阻,补充流动性解决不了实体经济短期的“停摆”。其次,这些举措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压力,但市场本轮震荡由公共卫生事件引发,目前疫情因素及其造成的经济受损程度目前主导着市场情绪,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前,情绪危机料将继续传导至市场。疫情因素还将此前市场和经济积累的风险放大,让债台高筑等原本的脆弱面暴露无遗。
市场担忧的主要焦点在于,一方面,美联储的政策空间几乎耗尽,工具箱已经见底。如果未来出现进一步的压力和风险,货币政策会不会“弹尽粮绝”?另一方面,美联储如此急切、猛然发射“火箭炮”般的政策响应,是否暗示政策制定者们预见了市场尚未反应的更大风险。
美联储急需补充新的工具,如通过收益率曲线控制(YCC)手段,直接影响长期利率,稳定市场及金融机构预期,根据经济与通胀情况的改变随时调整国债购买规模,以应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控之需,增强政策的可持续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