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10月27日,全国已有26个省份发布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(GDP)数据,其中,16个省份跑赢“全国线”,地方经济延续恢复态势。前三季度,我国经济稳定运行基础进一步夯实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。进入四季度以来,地方全力以赴拼经济,记者注意到,一批省级增量政策正在陆续落地。
16个跑赢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中,西藏、甘肃和重庆等地GDP同比增速在6.0%以上,内蒙古、江苏、湖北、山东、福建等地在5.5%及以上。经济大省“挑大梁”。前三季度,6个经济大省在经济总量领跑的基础上,保持了较快增速,展现了稳定经济发展的担当。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浙江、河南、四川等6省份GDP同比增速依次为3.4%、5.7%、5.6%、5.4%、5.0%和5.3%。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%左右,在稳经济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。
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、区域经济学终身教授曾刚对记者表示,6个经济大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。除广东外,其余5省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均高于4.8%的全国平均水平,反映了我国总体经济基础扎实、整体形势稳定。
“尽管经济增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,但广东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39.18亿元,接近10万亿元。”曾刚指出,这一经济体量超过世界上很多独立经济体(国家),3.4%的增长率更是高于很多国家和地区。同时,广东“腾笼换鸟”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重要进步,筑牢了广东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。
数据显示,前三季度,广东第二产业增加值稳健增长,同比增速为4.8%;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11.1%,较全国平均水平快5.8个百分点,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达41.5%。经济大省中,河南GDP增速逐季加快。前三季度,河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.7%,近八成行业生产保持增长。外贸增速也连续3个月转正,其中电动汽车、光伏产品、锂电池“新三样”出口77.8亿元,同比增长11.4%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、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(区域与城乡发展研究院)副院长王磊对记者表示,河南作为经济大省,位于黄河流域和京广轴的交汇点,区位优势愈发明显。